1. 首页
  2. 资讯要闻
  3. 消灭网络黑话烂梗,平台责无旁贷

消灭网络黑话烂梗,平台责无旁贷

发布时间:2024-10-15 14:19 分享到:

中央网信办、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,部署开展“清朗·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”专项行动。据《人民日报》报道,专项行动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、首页首屏、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、不文明现象,重点整治歪曲音、形、义,编造网络黑话烂梗,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。

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时不我待。一方面,网络平台空前发展,从网络社交到网络购物,从在线学习到在线娱乐,从搜索服务到信息服务……各类网络平台早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网络工具,早已成为无处不在的媒介平台。同时,网络平台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、多样性和个性化、实时性和动态性,网络语言文字的传播力比其他媒介更为强大。因此,网络语言文字使用是否规范的问题,不再是一个小问题。

另一方面,近年来,网络语言文字使用确实不容乐观。随着我国互联网从无到有、由弱变强,大量网络语言得以出现,其中既有符合现代汉语词汇、语法规范或符合汉语造词规律的新词新语,也有相当一部分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、语法规范的新词新语在网络平台泛滥,直接影响汉语的交际功能,对汉语造成污染,影响汉语健康发展。上面提到的歪曲音、形、义,编造网络黑话烂梗,滥用隐晦表达等问题就属于后者。

拿歪曲汉语词汇的音、形、义来说,这种现象在短视频中仿佛是流行时尚,比如“太酷啦”变“泰裤辣”,“小狗”变“修勾”,“集美”指“姐妹”,“康康”代替“看看”,还有“栓Q”(无语、讨厌)“芭比Q”(完了完了)等网络黑话,让人云里雾里。

除了影响汉语的交际功能,对汉语造成污染,影响汉语健康发展,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、不文明,会带坏广大未成年人。细言之,会给中小学生带来错误引导和示范,久而久之会改变他们的表达习惯,影响他们形成规范的语言体系。尤其是网络黑话烂梗盛行,会助长网络平台的语言暴力。语言本是用来进行人际交流沟通的,而非互相伤害。然而,一些以爆粗口为特征的网络黑话烂梗,往往被用于纯粹的情感宣泄和恶意攻击,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。

由此可见,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,既是保护传承汉语文化的需要,也是净化网络语言文字环境、保护未成年人的需要。这不仅需要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网民强化自我约束,主动提升网络素养,还需要相关部门强化、提升网络平台的把关责任。网络平台是不规范、不文明网络用语的“原产地”,应健全管理机制,在加强宣传引导、优化提示功能等工作基础上,完善识别模型,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过滤或筛查系统,对不规范、不文明网络用语开展集中整治和抵制。

2021年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》,其中强调,加大行业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力度,强化学校、机关、新闻出版、广播影视、网络信息、公共服务等领域语言文字监督检查。加强对新词新语、字母词、外语词等的监测研究和规范引导。上述意见着眼于“全面加强”,同时提到了“网络信息”,可见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,早就应成为各地、各级相关部门的实打实行动。

(来源:"网信浙江”)

(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9x1SGiqD62Dlmukq2WfGTw)

机构简介|网友建议|在线评论|一键举报|举报查询

  备案:浙ICP备16024883号

建议使用1366*768分辨率/IE9.0或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